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通知公告 >> 正文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
北京大学
近年来,北京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和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始终坚持将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学校党建工作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
北京大学党委十分注重思想理论建设。在学习机制上,大力推进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制度化。在学习内容上,重点学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学校党委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习方式上,一方面,注重发挥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实力雄厚的多学科优势,从多方面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主题党日和主题团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方针深入人心。
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工作,充分发挥两课教育的主渠道功能
2004年以来,北京大学党委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课程要求,把“两课”改革实施方案纳入到“985”计划和“211”工程中,从资金、人力和科研条件等各方面为“两课”改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在具体做法上,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积极组织和参与编写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材体系。二是加大力度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为大学生释疑解惑的源头活水。三是高度重视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不断加强对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四是继续深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式方法。采取教学组的组合方式、专题讲座式的授课办法、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手段、宽严结合的考核方法、全年滚动的排课方式、学生自由的选课办法以及课程主持人、课堂主管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四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等八个方面的新举措,进行“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网上交流”的教学试验,对“两课”教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了“两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一是大力发扬北京大学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与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感自觉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自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二是大力扶持学生理论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社团有利于学生自发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优势。目前,北大学生社团已有250余家,登记参加社团活动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达到30000人次,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织平台。其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等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理论社团,以文化节、讲座、读书会、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三是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高尚情操、优良品德和严谨学风的教育,培养他们追求真理、追求卓越、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精神。
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动实践的说服力和感召力,积极探索面向社会的实践育人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光辉成就和美好前景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北京大学历来重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大规模开展学生社会实践的高校,至今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已经达到5万多人次,足迹遍布祖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北大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重要渠道和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北京大学党委在继续坚持实践育人传统经验做法的同时,一方面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机遇,将奥运志愿者工作作为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仅能够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全面提升。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政教育全程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强化党组织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教育优势,使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同、接受,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首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05方案实施之际,党委书记参与集体备课,校长登台讲授第一课,极大激发了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进行自我修养的热情。05方案教学改革调查显示,优质课堂率及学生非常满意课堂均达到100%。其次是注重在专业课中渗透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已开展多年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着重将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纳入课程建设范畴,并在人文讲座中突出信仰信念、民族精神、荣辱观等主题,在“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中突出创新的时代精神。
二是以党校教育为纽带。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训工作形成了四个层次:一层是依托分党校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主要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二层是学校党校举办的预备党员培训班,重点开展增强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的教育;三层是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班,通过邀请大师级学者授课、开展户外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党员精英并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四层是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侧重进行党务实务培训。
三是以校园政治文化为载体。成立民族精神研究院,开展了“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大规模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编辑出版了全国首套《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读本》,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追随者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校党委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着力点。主要抓住组织建设的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业期望。校党委要求党支部应尽可能与行政、教学、科研、学生班级等实体对应设置,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形成合力。
二是创新工作载体,着眼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广泛开展师生支部共建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制定工作计划,联系入党积极分子,与“三困”(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学生结对子。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思想帮扶”、“业务帮扶”、“经济帮扶”;开展“党员责任田”、“党员一帮一”等活动。
三是推行支部建在班上,致力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近两年,我校学生支部建在班上的比例达到65%以上,本科三年级以上学生党支部基本建在班上,增强了党组织在学生班级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加大发展力度、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成为可能。支部建在班上,还有力地推动了班风、学风建设,在评比标准未变、我校近几年招生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校优良学风班由2002年的89个增加到2006年的272个。
推动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落脚点。重点是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将远大理想与基础道德相结合,引导学生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如针对当前社会公德在某种程度缺失的状况,依托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公德长征”活动,在大学生中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通过“文明修身工程”、“践行责任工程”、“温馨提示工程”,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二是将共同理想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校党委高度重视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制定教学大纲,并规定学时和学分。三是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时代精神。学校坚持把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从2004年开始,我校初步构建起三级创业教育体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清华大学
党的十七大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工程,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高度重视,党委认真研究和部署人才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教师为办学主体,推进教师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培养与引进并重,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学校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青年教师工作小组,全面加强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同时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责任,调整、加强了党委组织部在人才工作方面的职能。
在深入分析新世纪学校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现在引进国际著名大学的高端华人学者包括一些国际大师级的人物,已经具有了现实可能性。首先是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极大增强;其次是经过“211工程”、“985工程”的建设,我国的一些大学已经具备了在国际科技前沿展开攻坚的条件;再次是办学实力的增强,已经能够给予引进的高端人才相应的较好待遇。我们应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拓宽智力引进的渠道,力争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取得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新突破。
创造有利条件,主动发现和悉心培养人才
发现人才是培养和引进的前提。在基本素质普遍较高的教师队伍中发现具有领军潜质的拔尖人才,在国际知名学者中发现具有引进价值和引进可能性的高端人才,都需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了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及时发现人才,学校各级党组织经过了长期持续不断的观察、培养和选拔,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库。学校和各院系党委的主要领导始终把发现有引进可能的国际高端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与行政领导一起展开调研,努力摸清国际上活跃在各学科前沿重要人物的情况。学校及院系的党政领导每次出国,都要承担一些引进人才的调研任务。
培养人才既包括为有潜能青年教师创造成长的条件,也包括对领军人才的培训;既包括在校内教师队伍中进行选拔,也包括对引进的高端人才言传身教,让他们了解学校的传统和办学理念,熟悉学校的各项制度和决策程序,学习怎样走群众路线。为了使具有特殊才干的年轻教师崭露头角并得到锻炼,我校党组织与行政密切配合,通过大课题、大项目培养拔尖人才,让年轻教师在艰巨的任务中锻炼,使领军人物在真实的战斗里成长。对引进的高端人才,我们尽力为他们施展才干铺平道路。
抓住大好机遇,积极开展海外高端人才和智力引进
我们始终密切关注各学科高端人才的动向,对有引进可能的心中有数,通过各种渠道与之建立联系、经常接触,探讨其来校工作的可能性,对有来校意愿的加强跟踪联系,特事特办,增强学校的感召力。我们与行政密切配合,积极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所需的工作条件。通过提供良好的实验科研用房、购置国际水准的设备、投入较为充足的资金、配备高水平的学术团队、调拨博士生和博士后名额等多种方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具有吸引力的环境,坚定海外高端人才来清华工作并在这里取得国际一流研究成果的信心。
“讲席教授”制度是我校智力引进的主要模式,同时也是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加盟学校的重要途径。世界计算机科学“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就是从讲席教授组开始,最后全职来清华工作的。李稻葵、白重恩两位来自香港的著名经济学家,在正式受聘学校前都是我校经管学院讲席教授组的成员。这一制度还对非华裔国际高端人才的智力引进起了重要作用。如普渡大学著名工业工程专家萨文迪教授受聘为我校首位讲席教授,同时应聘出任工业工程系首任系主任,使该学科很快在国内外占有一席之地;由巴黎十一大和巴黎高师的知名教授组成的讲席教授团组,将法国的整套课程搬到了清华数学系。
营造和谐环境,细致关心和紧密凝聚人才
我们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教师、离退休教师等特殊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注意营造凝聚人才的和谐环境,党委的主要负责人经常与学校各学科的拔尖人才促膝谈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向他们介绍清华的优良传统,也诚恳地指出一些人存在的不足。从国外新引进的高端人才由于长期在不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下工作和生活,思想理念和处事方式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发挥党的思想工作优势,主动和他们深入沟通,帮助他们处理实际问题,使他们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