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通知公告 >> 正文

薛诚同志2024年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2024年,本人先后担任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主任(书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本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遵守党的纪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廉洁从政,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学院团委蝉联学校五四红旗团委,学院学生工作特色在中国教育报等校外主流媒体专题报道20件近50次,本人也荣获2023年度学校“优秀青年工作者”等荣誉,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细抓早抓实,做好学工日常工作

1.做细基础工作,抓实安全稳定

本人从引领学生思想、夯实学风建设、培养学生骨干、规范基础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做好所带138名(其中休学1人,参军1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77人次获得目录赛事省级以上奖项,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以规章制度为主要抓手,以学生公寓为重点区域,以特殊学生为核心人群,抓实商学院近3000名学生、理学院1200余名学生安全稳定工作。

2.做实团学工作,培育学生成才

组织学院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链式立体思政引领理念开展思想引领工作。以加强教学、学工联动为主要路径,做好学院学风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完成就业考核指标。持续加强标准团支部建设和社团管理工作,规范完成年度团员发展计划,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均获评校先锋学生会,学生社团无责任事故。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倡导集体文化活动,学院女排、辩论队等在校级比赛中夺冠。

3.做好学院工作,服务学科发展

贯彻学院党委、行政领导,自觉担当、积极补位,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入校评估、202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颁奖典礼暨工作会议筹备组织,以及学院2024年度各类考核、考评等工作,凝聚合力完成工作任务。

二、求真求变求新,谋求工作创新突破

1.聚焦育人本质,持续凝练学工品牌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实施学风建设、网络思政、校园文化三个精品工程,加强学工品牌系统融合,提升育人合力。以学风建设资源更平衡、更充分供给为思路,落实学工抓学风,创新理学院“青理小灶”“小理伴学”等学风建设新品牌。以“思政引领”为核心,改革学院融媒体矩阵,打造“六引”网络思政育人模式,发布网络育人作品293件,其中易班浏览人次超73万,公众号20.5万,视频号超46万,建成百万浏览量网络思政矩阵。网络思政呈现新格局、新气象,提升思想浸润实效。整合红色文化、专业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青商文化”校园文化品牌,吸引超过1万人次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被中国教育新闻网等校外媒体报道6件20次。

2.围绕学科专业,实现工作创新突破

联动学院学工、专业教师、校友企业,组织学院职规赛打磨学院参赛作品,职规赛两件作品获校赛一等奖、一件作品获校赛二等奖。结合学院学科特色,打造“几何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品牌。以学科竞赛分类发力、反哺学风为思路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创新素养,商学院“挑战杯”获省铜奖1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2项,目录赛事获国家级奖项53项、省部级奖项174项。立足学院专业设置,常态化、项目化、精品化运营大学生社区实践,形成“两大优势、三个环节、四项重点、N种力量”为核心的社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本年度学院社区实践工作被闪电新闻等媒体报道6件15次。学院社会实践获评9项团中央以上社会实践项目立项,其中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获团中央立项,并获评省级特色品牌项目,“赤心炽梦”红色理论宣讲团获批三下乡国家级重点团队,并获省级优秀实践团队,7位师生获评社会实践省级荣誉,社会实践获省级、校级奖项均位于学校前列。

三、不足之处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不足之处:

一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还存在学得不深,悟得不透,用得不活的情况;二是围绕学科做学工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思考不深入、方法不系统、成效不显著,学工品牌与专业融合度不够;三是学生工作成效需要提升,标志性成果较少,显示度不高,学院学工品牌尚未形成系统合力,对学院学科发展贡献度较少。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形成育人合力。构建辅导员理论学习、辅导员沙龙、辅导员素能训练营、辅导员暑期思政实践为主线的学思践行辅导员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整合学院党政班子、班主任、学业导师、学生骨干等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学工品牌。以思政+学风为主要内容,持续优化“128N”学工品牌,完善学风建设体系,强化提升理科人才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养。降低学生学业不及格率和学业预警率,提升学生深造率、毕业率和优良学风班达标率。

三是抓实重点工作,融入学科建设。落实考研“三航”工程和“双量提升”促就业工程,把好学生“出口关”;学生工作融入学院学科发展,持续完善“1+N”学科竞赛机制,拓展学科竞赛基本盘,加强与物理系等重点系部协同,外引内育,力争在三大赛中实现新突破;以学生美育为切入点,围绕第一课堂设计第二课堂,创新性培育学工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