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理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思政培训班开班仪式暨党员集中培训会

5月16日下午两点,理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建设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嘉陵江路校区东学术报告厅召开。本次会议同时也是理学院开展“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党员培训和学生干部培训的一部分。首场邀请了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荆晓燕老师做了题为《历史及世界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学术报告。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肖学斌,党总支副书记林海涛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和培训会,理学院青年教师、全院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干部参加了此次培训。
理学院举办这三个培训班,目的是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是推进“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师德品质、教学水平和个人发展;提高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增强凝聚力,促进理学院团结、健康和持续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青年教师培训对象为理学院1980年后出生的青年教师及近五年引进的教师,教职工党员培训以党支部为单位,学生干部培训由党总支副书记林海涛负责。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交流等,促进教师爱岗敬业,更好的教书育人,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培训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年底,每月小组(支部)学习两次,培训班集中学习一次。
开班仪式由肖学斌主持,肖学斌就举办培训班的意义做出了简要阐述,介绍了培训班的前期筹备和机构成员组成情况。之后荆晓燕教授做了题为《历史及世界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学术报告。荆教授首先从“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这一话题切入,阐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意义,然后分别从“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梦、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梦和如何实现中国梦”三方面对“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进行了精彩解析。报告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带一路”建设等热点话题,详细解读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和深刻内涵,讲述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全方位解读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蕴含的深刻意义。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基础、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最后,荆晓燕教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就要“用社会公平托举中国梦,用制度完善夯实中国梦,用法制昌明保障中国梦,用文化繁荣彰显中国梦”。报告角度新颖、幽默风趣、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既有理论研究的高度和广度,又有现实关切的深度,赢得了阵阵笑声与掌声。
报告结束后,肖学斌就学术报告做了总结,对荆晓燕教授表示感谢,对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干部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肖学斌书记强调说:“荆晓燕教授用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政治思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又富含哲理的报告,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点亮了我们理想的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脚踏实地,努力前行,‘历史不可更改,未来可以开创’,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次开班仪式拉开了理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建设培训班”、理学院“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增强党员党性修养”党员培训班和学生干部培训班的序幕。报告引起了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共鸣,大家对荆教授的报告赞不绝口。相信通过这次报告有利于师生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深刻内涵,激励大家为中国梦和个人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理学院教师鼓足干劲,通过思想政治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上发挥积极作用。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
荆晓燕,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市委讲师团成员,曾在《史学月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社会科学辑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所讲授的《历史及世界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获得山东省委党校和青岛市委党校系统精品课。(理学院 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