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理学院荣休教师,原理学院院长王谦源教授做客“析理行远”大讲堂,做了题为“高水平教学与研究成果提炼问题”的精彩报告。理学院三系一部骨干教师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理学院院长孔亮主持。
孔亮首先对王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青年教师介绍了王教授在理学院以及力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所作的突出贡献。
报告伊始,王教授扼要介绍了山东省青教赛的历史沿革,以及他在临沂校区辅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情况。随后话锋一转,以“教学比赛是不是表演?表演型教学能走多远?”为切入点,跟青年教师们探讨起高水平教学的含义与特征。什么是高水平教学?教学水平的“高”体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其实在青年教师之间也有争议:是多媒体手段高?还是教学案例“高大上”?王教授直接予以精准的定义:高水平教学就是教学的高效率,指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并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认知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教学活动。这个论断,把教学活动的“术”提升到了“道”的高度,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广泛讨论。针对青年教师容易过渡联系大工程、新技术或者自己的科研工作,对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把握不清,反而避重就轻、花里胡哨,归根结底是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如何破局?王教授主张“打开一扇窗口,联系实际,点到为止,不能深陷”。这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共鸣和深思。
最后,王教授从自身的发展经历出发,向与会教师分享了如何报奖的问题。他表示,报奖成果是在某一领域某一方向关键理论获技术的突破和创新,要有系统的研究、论证和佐证。青年教师在学术刚起步的时候往往过于关注本领域的一两个具体的难题如何突破,而忽略了更高的学术视野。实际上,整理报奖材料的过程也是对创新点和科学问题的思考过程。正如某位专家所言:“尝试撰写优青和杰青的申报材料,才能对青基或者面上项目的撰写形成降维打击”。
会后,青年教师代表针对自身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和王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此次“析理行远”大讲堂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反思,同时还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联系起来,为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撰稿:张欣刚、缪玉松;审核:李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