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课程简介 |
量子力学 |
《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是描述微观世界运动规律的基础理论。通过量子力学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加深对近代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以利于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获得在本门课程领域内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
光学 |
《光学》是物理学中一门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即它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产生与控制、光的传输与检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的各种应用,它是物理学科各专业后继课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为应用物理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课程准备必要的前提条件。 |
电磁学 |
《电磁学》主要研究物质电磁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及其应用,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微电子、光电子以及其他学科不可缺少的基础。本课程以“场”的概念为核心,研究内容涵盖电场、磁场、电磁场,恒定电流及电路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场相伴随的静电作用、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及规律,并对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各种效应加以讨论。与此同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模型法、微元法、对比分析法等物理学方法论的讲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磁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光学》、《电动力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通信原理 |
《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和应用物理类学科领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传输与接收以及各类通信、计算机网和综合业务网原理与技术的基础。本课程主要阐述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有关基础概念、原理、工作过程和性能分析,包括数字通信中基带传输与带通传输的两大方法特征以及模拟信号的数字通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建立起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的概念,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踏实的基础。 |
数字电子基础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是在学完《电路原理》课程后,继续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一门专业课。数字电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电视、雷达、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航天等科学技术领域。这每一个领域的应用都推动着国家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那么作为当代中国新青年我们要学好这门基础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设置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模拟电子电路做定性、定量的分析,从而会判断这些电路的功能及其优劣;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实际所需的一些模拟电子电路,包括方案论证、理论计算、元器件选型以及正确利用电子仪器进行常规的实验调试等。关注不断出现的新器件和新电路,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的内容和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
电路原理 |
《电路原理》主要研究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线性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本课程逻辑性较强,许多章节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假设、论证、推理、归纳和结论,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这对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为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后续实践性课程的学习、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任意选修课程。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块化的程序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C++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能够在VC++集成编程环境下,用C++语言编制一些基本程序,在程序设计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这些编程理论和实践为以后需要的时候学习其他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可以直接运用所学编程方法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如需要设计和复习的算法问题。 |
固体物理 |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其主要特征,介绍晶格振动的基本规律,光学波、声学波和声子的基本概念以及晶体的热学性质,简单介绍晶体中缺陷的基本类型以及晶体中原子的扩散和离子导电性;第二部分介绍晶体中电子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包括金属自由电子论、能带论基础以及晶体中电子在外场中的运动规律。固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往往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起决定性作用,它是研究材料物理性能重要的理论基础。 |
大学物理实验 |
青岛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位于嘉陵江路校区,使用面积3750平方米,设备总数2038台件,设备总值776万。每年面向全校理工科29个专业近3000学生开设物理实验课,开设项目82个,演示实验室实验项目30余个。物理实验课程安排和上课及考试进度咨询qq:406874788,陈老师。 |
大学物理 |
大学物理,是大学理工科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
结构力学 |
结构力学是土木、水利等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又被称为结构工程师的看家本领,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对后续专业课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十分关键;结构力学也是报考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及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的主要课程。 |
理论力学 |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一般力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力学通常分为三个部分: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静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的简化理论及力系平衡条件;运动学只从几何角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特性而不涉及物体的受力;动力学则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动力学是理论力学的核心内容。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是从一些由经验或实验归纳出的反映客观规律的基本公理或定律出发,经过数学演绎得出物体机械运动在一般情况下的规律及具体问题中的特征。理论力学中的物体主要指质点、刚体及刚体系,当物体的变形不能忽略时,则成为变形体力学(如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的讨论对象。静力学与动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主要部分。 |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
弹性力学是工科类专业的基础学位课,研究弹性体由于受外力、边界约束或温度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变形和位移。课程注重弹性力学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和基本解法的阐述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平面问题的理论及解答、空间问题的理论及解答、弹性力学的近似解法-有限单元法等。 |
数学模型 |
本课程是数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能够提高利用数学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系统和深化所学习的数学理论与方法,更加深入了解所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学习本课程需要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需要先修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随机数学、运筹学、计算方法、微分方程理论与方法等。学习本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参加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增加建模经验和机巧。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该课程包括内容互不相同,但又联系密切的“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两部分内容。其中复变函数理论诞生于十八世纪,欧拉、达朗贝尔、拉普拉斯等都是这门学科的创建者。十九世纪,通过柯西、黎曼、维尔斯特拉斯等一些著名学者的大量奠基性工作,这门学科得到了全面发展。复变函数理论这个新的数学分支统治了十九世纪的数学,当时被公认是最丰饶的数学分支和抽象科学中最和谐的理论之一。二十世纪初,复变函数理论又有了很大的进展,开拓了复变函数理论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复变函数的理论和方法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解决诸如电磁学、热学、流体力学、弹性理论中的平面问题的有力工具,它的基础内容已成为理工科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积分变换主要是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他是通过积分运算把一个函数变成另一个函数的变换。积分变换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在数学的许多分支中,而且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运算工具。 |
高等数学 |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工程图学基础 |
《工程图学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一直受到学校的关注,尤其在重视基础教学、大力提倡课程建设的近几年来,我校已将《工程图学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为图学基础和CAD计算机绘图两大部分(包括机械图和建筑图两个方向),共48学时,主要面向自动化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机电工程专业)、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机械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理学院(电子技术专业、计算科学专业、应用物理专业、应用数学专业)等4大学院,授课人多面广,是我校重要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保障课程。近年来教研室对《工程图学基础》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有限的48学时内完成图学基础、专业图和计算机绘图三大授课内容,每位主讲教师都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探索,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设计理念。 这次我们借助公共基础平台课程资源建设为契机,调整了《工程图学基础》教学内容,开发适用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工程图学基础》课程教学网站,构建了一套适应现代形式的《工程图学基础》教学体系,构建合理的工程图学基础教学模式,探索出合适的《工程图学基础》课程的成绩考核办法。在较少的学时内,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理解图学概念,有一定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基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自学相关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工程图学基础》课程机械方向教学内容包含图学基础、专业图和CAD计算机绘图三部分,图学基础内容有:投影基础、组合件、机件的表达方法;专业图内容有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及装配图;计算机绘图内容有绘图环境设置、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尺寸标注、三维建模等。 《工程图学基础》课程建筑方向教学内容包含图学基础、专业图和CAD计算机绘图三部分,图学基础内容有:投影基础、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专业图内容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计算机绘图内容有绘图环境设置、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尺寸标注、三维建模等。
|
机械制图 |
机械制图是我校特色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我校自1953年建校之初就设立了机械制图课程,当时的课程内容为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画法几何占用大部分学时,实践内容强调手工尺规作图,追求图面质量的“黑、光、亮”。这是我校机械课程发展的第一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Autodesk公司推出通用绘图软件AutoCAD以后,计算机绘图取代手工绘图成为设计单位主要的绘图方法,这对机械制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同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2000年机械专业率先在制图课中增加计算机绘图内容,根据这一新的教学任务,我们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重新定位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这是我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我们从教材建设入手,编写教材10余本,有国家级规划教材,有21世纪规划教材,也有学校重点教材,并且多部教材获学校优秀教材。课程组成员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多项,教学成果丰硕。 近年来,随着三维软件的推出以及不断成熟,设计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的二维设计变为三维设计,机械制图教学赋予新的内容,三维绘图。根据这一要求,课程组成员研究新软件,开设《Pro/ENGINEER》选修课,探索并积累教学经验。并把这一教学经验总结编写成教材《Pro/ENGINEER 4.0三维机械设计(含上机指导)》出版,这本教材是学校重点立项课题,标志着机械制图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绘图能力由二维向三维发展,这是我校机械制图课程发展的第二阶段。 随着学校新一轮教学计划的实施,根据当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差问题,我们推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新的改革需求,机械制图内容由理论加单纯的绘图,改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绘图和设计并行的新高度,进入第三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积极和专业课教师联系,聘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作创新设计指导,并且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整合并完善实践内容,挖掘并拓展实践内涵,创建方案创新设计实践模块,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后续的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设计比赛中屡获佳绩。课程组成员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环节巧妙结合,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涵盖机械和建筑多学科于一体的工程图学实训教学网站,集工科学生绘图实训和创新实践,增强了学生多种绘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体系,总学时112,理论课62学时,实践课50学时,接近1:1,由四部分组成一、画法几何、轴测图(28学时);二、制图国家标准与制图表达方法(30学时);三、机械制图(22学时);四、计算机绘图(32学时)。 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在二维平面上图示三维空间形体,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能力等。我们的课程建设目标是:建成“课程体系合理,课程建设手段先进,课程内容适应社会要求”的省级示范性课程。 |
工程制图 |
工程制图为材科、给排水、建环、环工、造价、工管、安全、交通等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们提供工程制图一站式全覆盖“保姆式”资源信息服务。集录像、课件、讲义、教程、习题、考试、模型、测验、大赛、实践、就业、前沿知识、素质拓展等于大成,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第二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