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一曲《沂蒙颂》唱不尽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在中国共产党建立94周年之际,为提高理学院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党员宗旨意识,提高党性修养,践行“三严三实”,2015年7月4日理学院党总支组织教师党员赴临沂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院长于进伟受邀参加。
学习红嫂精神,矢志不移跟党走
理学院老师们一路奔波来到沂南马牧池红嫂纪念馆,带着共产党员饱满的热情和对红嫂们的敬意开始了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大家了解到了一大批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优秀女性,她们的代表人物有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王换于、“红嫂原型”明德英、 “沂蒙大姐”李桂芳。她们是朴实无华的农家妇女,是可敬可爱的伟大母亲,她们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沂蒙山的妇女,我们看到的是,沂蒙山的妇女们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庞大的后勤战线,她们用无私无畏铸成 沂蒙妇女的博爱,将至圣至爱化成红嫂精神。那“最后一口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情怀;那油灯下、月光里熬过不眠之夜做军鞋的场景; 那母送子、妻送郎、识字班送情哥哥上战场的激情;那自己树皮、草根填肚肠省下粮食给伤员的精神;那乳汁喂八路儿女,自己的孩子夭折的大德大爱;那连自己名字都没有的“后街大妮子、高三他姑”们搭起的汶水“火线桥”,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文献、一段段故事,仿佛把大家带到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参观中,我们不时为一位位 “沂蒙红嫂”的事迹所感动、所震撼,“沂蒙红嫂”用诚挚纯洁的心灵、勇敢聪慧的胆识、勤劳灵巧的双手,甚至鲜血与生命,昭示了执著而深沉的爱党、爱军队、 爱家乡的“沂蒙红嫂精神”。 看着当年红嫂居住过的简陋团瓢和用过的斑驳器皿,理学院的老师们沉浸在无言的感动之中,纷纷表示要继承红嫂精神,攻坚克难,爱党敬业、立场坚定、矢志不移跟党走。
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性修养,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随后,大家来到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高度为19.47米,象征着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整个外形是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随着解说员的讲解和一路前行,理学院党员老师们重温了那段炮火中的岁月。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将军的领导下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第74师,歼敌3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该战役是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在这场激战中有两千多名解放军战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牺牲战士们的忠骨埋于烈士陵园,仅有百余名烈士能够找寻到姓名。在粟裕将军墓碑和众多无名英雄墓碑前,肖学斌书记组织老师们默哀致敬,林海涛副书记带领大家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青山巍巍,我们一定继承先烈遗志,践行入党誓言,增强党性修养,切实履行好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短短的参观学习,理学院老师们却备受感动与鼓舞,怀着震撼、庄严感恩的心情坐上了返程的汽车,在车上,还组织了党史知识竞赛。一路上老师们积极展开讨论,讲述体会,并一致表示以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支前的红嫂们为榜样,大力传承沂蒙精神、红嫂精神,不畏困难,努力工作,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好务,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附:张晓敏老师有感诗作:
沂蒙母亲
如果我能想象最美的身姿
那一定不是华丽旗袍下的婀娜娉婷
而是你挑着最后一石粮食扛起重任的弱肩
如果我能想象最好看的手指
那一定不是黑白琴键上的从容飞舞
而是昏黄煤油灯下你缝补军衣时的粗糙厚茧
如果我能想象世间最动人的眼睛
那一定不是美人团扇后多情含羞的杏目
而是你送儿奔赴战场时爬满皱纹的眼角流出的浑浊泪滴
这样一群最美丽的人
卑微到甚至没有名字
却伟大到让人情不自禁地喊一声
母亲
陈立波老师有感诗作:
谒沂蒙老区古迹感怀
齐鲁大地飞焰火,镰斧赤旗俱赫然。
沂水蜿蜒如柔肠,蒙山屏障似龙潭。
百万农工勇支前,红嫂乳汁清且甜。
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慨然气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