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    新闻动态    正文

建模时光里,盛夏逐梦行——理学院数学建模竞赛纪实

发布人:徐国霞时间:2025-09-08浏览:


骤雨泼墨、新荷绽欢的暑夏,湿润的海风轻拂过青岛理工大学的校园,掀起阵阵热浪。而数学建模集训室里,却涌动着一股比暑意更炽热的浪潮。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密密麻麻、座无虚席的学生身影。他们或紧盯着电脑屏幕,眉头微蹙,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思索;或奋笔疾书,在草稿纸上快速地演算着复杂的公式,笔尖与纸张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或托着下巴,微微仰头,似乎在脑海中构建着某种抽象的数学模型。200多人的集训室灯火昼夜通明,秩序井然,没有丝毫的杂乱与嘈杂,只有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如同密集的鼓点,敲打着时间的节奏,也透露出一丝紧张的气氛。这就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现场。

    WechatIMG17

    WechatIMG26     WechatIMG23

图一:数学建模竞赛现场照片

从教练团队的淬火成钢,到师生并肩的奋力拼搏;从赛场上的锋芒初露,到科研创新的硕果累累,理学院以支部凝聚团队,用党建引领事业,以数学建模竞赛的“小切口”,书写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大文章”。

建模的路,最动人的从不是“独行”,而是“共赴”。2010年起,理学院数学建模教练团队连续15年为学生开展赛前培训,并于2024年以数学建模教练团队为班底成立数学建模强基赋能创新团队党支部,打造数学建模选修课、周末初级精讲课和暑期强化培训三大专题课程和“阶梯式培训+模拟实战”双轨科创竞赛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建模、编程与团队协作能力。阶梯式培训聚焦基础理论模块,实战演练以历年真题为基组织模拟赛,并邀请曹圣山教授、栾峻峰教授、刘宝东教授、韩中庚教授等出题专家亲临讲解点评,拓宽学生解题视野。为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团队秉持“知识主导+能力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实际案例深度融入教学素材,通过深入剖析反问题思维、偏微分方程模型等经典赛题,引导学生梳理建模逻辑、提炼方法论。在暑期强化培训中,白天老师们集中授课,教室里闷热难耐,衣衫尽湿。夜幕降临老师们轮流值班,线上线下全天候答疑,及时耐心地解答学生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赴”精神。

    微信图片_20250907012126_434_115     WechatIMG31

图二:数学建模强基赋能创新团队党支部暑期授课照片

建模的路,最绵长的从不是“孤脉”,而是“薪火”。为夯实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根基,理学院数学建模强基赋能创新团队党支部以“专业化、协作化、持续化”为目标,依托“传帮带”机制,系统推进数学建模教练团队建设。20255月,党支部打破学科界限,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跨学科师资队伍,先后邀请4位行业专家来校讲学,选派4位教师奔赴学术交流会议和专业培训现场,学习前沿技术与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新颖模式,不断拓宽教师学术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此外,党支部还精心挑选来自不同领域的实际案例巧妙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建模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WechatIMG20     WechatIMG28

    WechatIMG30     WechatIMG27

图三:数学建模强基赋能创新团队党支部邀请专家授课照片

建模的路,最珍贵的从不是“答案”,而是“求索”。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以赛带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已成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党支部紧扣时代脉搏,将数学建模与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举措,精心打造高水平教练团队、创新选拔培训模式、深化赛教融合,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这条路,始于数学,却通向无限可能;始于竞赛,却终至人生旷野。它见证着一代代理工学子从懵懂青涩走向成熟从容的蜕变,也镌刻着教育者“为时代育新人”的赤城初心。如今这条路仍在延伸,宛如夏日的藤蔓,永远向着光生长,向着远方前行。而路两旁的每一片新叶,都在轻声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关于青春、关于理想、关于用数学改变世界的,最美的可能。

    121757234777_.pic_hd     WechatIMG29

图四:数学建模强基赋能创新团队党支部培训期间指导学生照片

比赛还在继续,这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无限可能的战场,赋予了学子们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力量……

(撰写:徐伟;审核:范晓光、薛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