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道于数、甘当人梯,术业为学、匠心育人,用数学诠释精彩人生,他是理学院副院长兼临沂校区基础部主任范兴奎。15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数学建模竞赛和培训第一线,奔忙在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工作各环节,带领师生捧回29项“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托起了学校数学建模竞赛连胜传奇,曾荣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山东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和青岛理工大学十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学校乃至山东省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研15载 创造学校数学建模竞赛连胜传奇
学校从2001年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开始仅有3个队参加比赛。2009年,范兴奎正式加入数学建模指导团队,指导老师少、参加学生少、获奖数量少成为压在他身上的“三座大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选拔感兴趣的同学参赛?困难一个接一个,“遇到困难不抱怨,我的做法是不懂就问,不会就学,2010年暑假,我们外聘到一位建模专家到校辅导,我可高兴坏了,抓着人家一顿问”,范兴奎回忆道。
经得冷冬雪,终见寒梅开,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学校数学建模大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完整严密的竞赛培训体系,范兴奎以数学建模问题导向为主线,引领课程改革,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公共数学课课堂,把数学实验和实际案例引入数学课程,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学建模教学大纲,将数学建模竞赛列入理学院和临沂校区基础部的全年工作计划,组建专业的建模培训辅导团队,学校数学建模大赛工作程序规范、成效显著。
2010至2024年,我校数学建模团队已有14年获得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共获得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29项,国家二等奖79项,省一等奖251项,省二等奖250项,省三等奖117项。其中,2019年我校数学建模获国家奖数量位列全国第二,获得国家一等奖5项、国家二等奖7项。
从2017年开始,范兴奎将竞赛的触角延伸到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他带领团队,指导学生先后斩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最高奖)、特等奖提名6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0余项,实现了学校在数学建模国际级竞赛中的历史性突破。
以赛建制 打造数学建模优质教师团队
范兴奎深知,仅靠一人之力,犹如独木难支,难以推动学校数学建模竞赛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组建一支实力强劲的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成为了他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他向青年教师们阐述数学建模的价值,分享数学建模工作对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吸引青年教师加入数学建模团队。他创新性提出“教学名师引领、教学团队协同、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竞赛实现”数学建模建设模式,走出“老带新”的发展路子,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理论知识、软件操作,挖掘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帮助青年教师全方位成长,定期组织团队内部培训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分享前沿知识与优秀案例,拓宽青年教师的视野,提升数学建模团队指导能力。
在范兴奎的努力下,学校数学建模教师团队从最初不到10人发展为30多人,团队三分之二的老师指导的学生获得过国家奖,团队成员两次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与建模有关的专著2部,获批山东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6项,团队成员在《高教学刊》《中国成人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教学改革论文4篇,获批临沂市社科规划研究资助课题6项。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发表创新论文5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7项,省级20项,实现了学校数学建模教学团队水平的整体提高。
以赛育人 开辟数学建模育人新路径
从教以来,他始终把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面对临沂校区学生学术底子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如何提高临沂校区学生科研能力、实现更好的竞赛育人成为范兴奎的心中的头等大事。在多次调研后,他发现临沂校区的“创新实验班”虽然是虚拟班级,但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对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为什么不通过‘创新实验班’将临沂校区的数学建模竞赛抓起来呢?”说干就干,他很快对“创新实验班”教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原本宽领域科研讲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入了数学建模案例分析课,以“数学建模”为主线,探索“问题-建模-解决-转化”建模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新路径。三年来,临沂校区先后实现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生F奖(特等奖提名)和专科生M奖(美赛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国家一等奖和本科组国家二等奖的历史性突破。
“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我,带着些失落与不甘踏入创新实验班,未曾料到,数学建模成为我扭转乾坤的关键桥梁”,已经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胥瑞康说道,通过创新实验班的学习,他先后获得中青杯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数维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H 奖、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奖项,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样,第11期“创新实验班”班长、202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步允哲,一直对自己高考成绩不满意,通过在创新实验班学习并多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锻炼,实现了自我成长,最终被保送山东大学。近两期“创新实验班”56人,共获批国家级创新项目14项,省级创新项目30项,获发明专利等20余项,创新班学生44人保研,保研学校层次也逐渐从普通高校向着知名高校迈进。

一心扑在数学建模上的范兴奎并没有在登顶停下脚步,下一步,他将继续精心打造数学建模指导团队,以“创新实验班”为抓手,持续开展好黄岛和临沂两校区数学建模工作,对建模培训持续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扩大学生的收益面。完善“教学-科研-竞赛-科创”四位一体的数学建模活动模式,把数学建模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和育人的重要载体,充分突出数学建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数学建模融入人才培养,让学生学有所长;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数学建模融入社会实践,让学生学有所用;数学建模融入科研团队,让学生学有所研,继续为学校的学科竞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