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通知公告 >> 正文

宋慧同志2024年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2024年,本人紧紧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夯实基础工作、优化创新工作,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立师德正师风

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弘扬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常为小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

二、强化履职尽责,夯实基础工作

1.规范研究生培养日常管理

根据年度工作重点,细化分解制定周工作计划,每周五梳理周工作完成情况。建立日常工作通知及反馈、材料收取及发放台账,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规范常规工作处理流程,提前完成“规范动作”,及时预判“自选工作”,勤总结、抓实效,保质保量完成研究生培养日常任务。

2.及时完成培养关键环节各项工作

本年度,共开设博士研究生课程69门,选课人数合计603人次;硕士研究生课程595门,选课人数合计27012人次。完成2022级1375名研究生中期考核及2023级1455名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安排课程期末考试300余场。

3.建立研究生学业进展动态数据库

针对4563名在籍生建立学业进展动态数据库大表及各年级各学院情况汇总统计表,从课程完成情况、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等过程定期跟进,实时跟踪各年级研究生学业进展缓慢和异常的情况,动态更新。针对学制内课程、开题、中期未通过的研究生,逐一跟进督促其完成各环节考核。针对超学制研究生,统计分析每个学生未按时毕业原因,及时关注学业进展情况,督促其尽快完成学业。

4.注重研究生培养信息化管理

优化“研究生管理系统”,设置学籍管理、学籍异动和学信对接等模块,实现与学信网学籍注册、学籍异动等模块兼容共享和良好对接;培养模块兼顾到学生个人培养计划制定、选课、考试、四六级报名、成绩查询、统计等环节;将学生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包括论文题目、考核成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数据全部录入系统,打通了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研究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立足服务导向,优化特色工作

1.优化培养制度文件,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

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环节考核工作,前移培养质量检查关口,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严把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环节,严格执行研究生首次考核不合格比例10%。修订《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保障教师的基本授课学时,新增在线课程教学工作量,鼓励教师在知名课程平台开设在线课程,提高指导研究生工作量,新增指导学生竞赛工作量,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的积极性。

2.开全开好研究生思政必修课和选修课

全力建好建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面向1544名新生开设思政必修课30余门,选修课20余门,为博士生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硕士生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等选修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思政课程体系为载体,融入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3.扎实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

加强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学科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建立具有研究生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建成全面覆盖、分门别类、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完善内容体系,明确与新时代精神及科技发展需求相融合的教学目标。

4.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

借助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在线课程平台,采取启发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推荐石峰、王冰两位教师参加青岛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推荐陈丽娟、王昊两位教师参加青岛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比赛,并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

5.扎实规范做好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每周组织召开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组织党委委员学习“第一议题”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能,建立用印台账,健全审批流程,设立材料收发记录簿,完善材料归档程序;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传达上级政策精神,搭建沟通平台,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做好日常工作的上传下达工作;协助学院召开2024年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山东赛区颁奖暨工作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确保学院日常党政工作有序进行。

四、查找工作不足,锐意开拓进取

本年度,本人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但还存在诸多不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奋勇担当、创新发展的魄力不够、思路不广。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创新发展理念、强化责任担当,优化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底线和高线并行推进,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努力为学校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