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七·一”前夕理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教师及入党积极分子一行60人赴诸城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和莒县招贤镇“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
6月3日清晨,大家怀着期待的心情踏上了此次学习活动的行程。首先来到了诸城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党总支书记肖学斌组织党员在王尽美烈士的塑像前静默致敬,党总支副书记林海涛带领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王尽美同志虽幼年家贫,却在为地主劳作之余刻苦自学。因酷爱进步书刊他较早地萌发了民主主义和救国、救民的思想。在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又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参予组建了反日爱国组织。在李大钊同志的秘密帮助下,王尽美在山东省组建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以小组代表的名义赴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长期的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让王尽美同志积劳成疾,病逝于青岛,年仅27岁。参观中,老师们为王尽美同志的事迹所感动: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故事,仿佛把大家带到了那个积贫积弱、政治腐败的军阀混战时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实属不易,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攻坚克难的忘我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理学院一行又来到莒县招贤镇的“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莒县曾是沂蒙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解放前的老党员总计一万多名。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的建设中形成了朴素、务实的品质,集中体现了“一心为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共产党员本色。这些老党员是平凡而伟大的。展馆内陈列着他们手写过的入党申请。朴实的文字中折射出对党的热切向往。不计较个人得失,义无反顾地跟党走。馆内宝贵的影像资料向参观者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有因共同的革命理想而缔结良缘的,有宁可离婚也绝不退党的,也有宁愿家人忍饥挨饿、忍受病痛也绝不挪用公产、不给组织添麻烦的。他们满是皱纹的脸,简朴的穿着,坚毅的眼神牢刻在了每个参观者的心里。老党员们回顾当年入党情境时那亲切的乡音,朴素的话语,温暖而掷地有声。沧桑与激情、平凡与豪迈之间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馆内还原的老党员当时简陋居住环境的陈设,在场的所有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感受到这群平凡而伟大的老党员们的“本色”精神!与其说这是一次党员学习活动,毋宁说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当最后一段激荡人心的影像资料播放完毕,展览馆内自发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理学院一行还参观了莒州博物馆,馆内陈设的以古莒文化载体为主的各类珍贵文物引起大家一致赞叹。莒地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出“本色”精神。在党员们饶有兴致地观摩历史文物之中,既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又极大增强了文化自信心。
参观学习间隙,各党支部还进行了分组研讨交流。研讨总结时肖学斌引用王尽美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的诗句来勉励大家,要学习王尽美同志立志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学习老党员们“一心为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做起,爱党爱国、爱岗敬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党员们纷纷表示要把先烈的顽强革命精神与忘我奉献精神用到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在教育教学事业上追求尽善尽美,广育英才,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此次“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和“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的参观学习,理学院党员教师对党员身份的自豪感更加高涨,团结向上的风气更加激昂,思想素质与党性修养意识都有了很大提升,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小资料:“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位于日照市莒县招贤镇驻地,展馆以弘扬和宣传建国前老党员“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为主题,是进行革命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76个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也是日照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展览馆于2014年3月11日建成开馆,展示区分为红色群落、本色之源和精神传承三个主展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雕塑等方式,集中展现了王尽美、宋寿田、王玉璞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先辈和建国以后吕鸿宾、卢翠秀等老党员杰出代表的感人事迹,追忆党组织的发展脉络,展现老党员对党忠诚、保持纯洁、永葆本色的时代精神。(理学院 张晓敏 陈立波 王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