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校成功举办“绿色低碳岩土力学交叉创新论坛”

6月27日下午,由我校理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共同主办的“绿色低碳岩土力学交叉创新论坛”在黄岛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郑颖人院士、同济大学吕玺琳教授、东北大学孙文静教授、长沙理工大学赵冰教授、宁夏大学李学丰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徐国方研究员、福州大学冯嵩研究员等专家。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金祖权教授参加论坛并致欢迎词,对专家能拨冗参加创新论坛表示热烈欢迎。会议由理学院院长孔亮教授主持,力学学科带头人王在泉教授及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创新论坛。

                    图片1

金祖权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办学特色优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情况。金祖权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力学学科发展,牵头建设了多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让力学学科的师生紧跟时代步伐、聚焦科学前沿、努力突破瓶颈,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做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郑颖人院士出席论坛并致辞,郑院士深情回顾了与我校的合作经历,勉励力学学科师生继续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开拓学科前沿研究,在学习工作中既要注重知识面的扩展延伸,也要保证实践能力的巩固提升,把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undefined

随后,吕玺琳教授做了题为“砂质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的报告,介绍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最近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开挖面破坏模式及极限支护压力变化特征;孙文静教授做了题为“固废低碳胶凝材料的力学及电磁波吸收特性”的报告,介绍了利用工业固废协同制备低碳胶凝材料的最佳方案,并揭示了其水化和电磁波吸收的影响机制;赵冰教授做了题为“钢纤维对UHPC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一种新的断裂相场模型”的报告,提出了一种考虑钢纤维对UHPC影响的断裂相场模型,分析了钢纤维体积含量和直径对UHPC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李学丰教授做了题为“应力路径新方法及风积砂平面应变试验”的报告,介绍了一种基于常规三轴仪实现真三轴仪应力或应变路径的新方法,该方法能测定风积砂三维强度、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平面应变局部化变形特点;徐国方研究员做了题为“粘亚塑性本构模型及其二次开发”的报告,通过引入应变高阶量,创建了岩土材料的黏亚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考虑岩土材料力学特性的应力水平及路径依赖性,还能考虑材料的加载速率效应及蠕变行为;冯嵩研究员做了题为“生态型土质覆盖层: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生态型土质覆盖层在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各位专家通过此次论坛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并与参会的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与讨论,现场学术气氛浓厚,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也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学科前沿,树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此次创新论坛,旨在交流探讨绿色低碳岩土力学的前沿问题,凝练在隧道建设、固废材料利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垃圾填埋场治理等相关领域中的关键力学问题,促进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相关领域的青年人才培养。学校将珍视这次难得的机会,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与协同创新,激发广大教师深入思考力学学科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为推动新时代青岛理工大学力学学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撰稿:赵世军 缪玉松;审核:孔亮)